推荐日志

牛棚邂逅牛人

[ 2007-08-08 16:23:03 | 作者: Admin ]
字号: | |

香港娱乐工业让每个国人都有深刻的体会,无论是港式大片还是港式狗仔队的花边报导,都让我们一次次体验着娱乐的快感,港人的脚步似乎很难为一次清茶论道而停下来。但是,在民间书院牛棚,香港火炭艺术工厂,有香港故事的历史博物馆等地方,可以读到的是这个城市的心脉。

牛棚是香港一处文化艺术交流和创作的场地,就好像北京的798、上海的苏州河、昆明的上河村一样,聚集了香港19个艺术单位和14个独立的艺术家。这里常年有艺术展览,每年年底的“牛棚书展”更成为香港民间阅读的重要活动。在这里的重要体验不是看某幅画某本书,而是和各路“牛人”不期而遇。课程结束的最后一个下午的自由活动,我没有加入同行人的采购大军,而是单独出走牛棚,没有想到真的遇到了牛人。

先简单的介绍下牛棚:它的前身是马头角牲畜屠宰场,史建于1908年,占地约1.7公顷,是香港目前仅存的古老牛房。牛棚里的各个细节让人想到屠宰场,中庭环绕的5座红砖平房,圈牲口的铁栅栏,砖墙角落的铁环、铁链、饲料槽等。

牛棚常年免费开放,周一及公众假日休息。牛棚所在地叫土瓜湾,虽然香港地铁高度发达,但是这里没有地铁可以直达,我所住的九龙塘香港浸会大学正好有直达巴士85A,红堪可以乘106号巴士,到土瓜湾马头角下,十分方便。

牛棚里住着的两个超级牛人,一个是荣哥,一个就是蛙王。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两个大虾:

荣哥(王振荣),牛棚1号工作室的主人,赫赫有名的玻璃装置艺术家。《北京青年周刊》香港回归10年纪录100个香港重要人物之一。

蛙王(郭孟浩)是牛棚的另外一个红人,30年的艺术创作设计到绘画、雕塑、装置甚至观念、行为,出人意表、离经叛道,却也自由自在、天马行空。在蛙王手里,塑料带、鸡蛋壳、碎玻璃、破步条都可以成为雕塑、装置的原材料。蛙王的作品里无处不见青蛙。

去的时候差不多下午2点,加上这次遇到香港17年中最热的日子,牛棚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,进门的时候保安提醒我,牛棚里是严禁摄影摄像的,正对着大门牛棚12号正有一个展,是艺术公社主办《出炉2007》。于是先进去看了展览,关于这次展览下次会有专门的文章介绍,这里暂时不表。

看完展览后,沿着牛棚房子一个个的转悠,半个牛棚转下来大多都大门紧紧关闭,在牛棚的北半区找到了蛙王的工作室,本文最上的图片牛棚艺术村就是工作室外墙的照片(此照片是经过保安人员允许才拍摄),工作室的墙上有很多蛙王的作品,透过大门的玻璃可以看到满满一屋子的作品,毕竟是三十年的积累,其实来的时候真的想能遇到他就好了,看着锁着的大门,心中无限失落。第2天在上环的前卫艺术馆Para/Site Art Space见到了蛙王的作品,也算小有收获。

转到了1号棚,只见门口一个赤搏的男子在用剪刀剪铁皮,房子里有三个人在谈话,我并没在意门口的男子。他在我走近的时候,他抬起头向我点点头,我看清楚他的脸,很清瘦的面庞,凌乱的胡子。但是目光深邃,如果穿个道袍,就是个道长。我问他能不能进去看看,他说没问题,并起身做起了我的讲解员,把工作室的每个角落都向我数落了一番,我并不知道他就是主人,因为工作室内那3个衣着整齐的人一直在说话,其中一个很有派头,像个搞艺术的。玻璃工作间介绍完,我问他知道荣哥吗,他哈哈大笑,并拿了本杂志给我,上面就是介绍他的,晕~~~,搞了半天他就是传说中的荣哥。我把我先前以为那个有派头的人是荣哥的想法告诉他后,他笑的更得意了。然后告诉我,那三人都是朋友,在他工作谈策划呢,原来他的工作室经常有朋友来谈事情,很随意,就像个沙龙一样,并且他告诉我,所有来工作室做玻璃和雕塑的朋友都是免费使用设备和工具的,还让我也来一起玩,熟识的就像多年的好友一样,于是我坐下继续我的了解和我们的对话。

[最后修改由 Admin, 于 2007-09-02 11:56:22]
评论Feed 评论Feed: http://www.wdong.cn/feed.asp?q=comment&id=71

浏览模式: 显示全部 | 评论: 1 | 引用: 0 | 排序 | 浏览: 6942
引用 kk_yu*
[ 2007-08-08 22:40:57 ]
期待继续 [lol]

发表
表情图标
[smile] [confused] [cool] [cry]
[eek] [angry] [wink] [sweat]
[lol] [stun] [razz] [redface]
[rolleyes] [sad] [yes] [no]
[heart] [star] [music] [idea]
UBB代码
转换链接
表情图标
悄悄话
用户名:   密码:   注册?
验证码 * 请输入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