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4-26 11:10:22


影子是生活在另一個世界的自己
我將自己的生活變成了影子的生活
我們做著彼此的影子
一起際遇起伏
直到灰飛煙滅


浏览模式: 普通 | 列表
1 | 2 | 3 | >

推荐日志 映日荷花别样红_继篇

[ 2008-11-09 22:11:35 | 作者: Admin ]

刚立冬
寒流就光临了港城
午后龟宿在办公室
期待着阳光能带来丝暖意
随手竟然翻出了暑期拍摄的片片
看着阳光下的一抹红色
冰冷的心也有些许暖意
虽并不知道这暖意能保留多久
但片刻的温暖已足够
谨将此篇献记忆中最美的那抹色

...

阅读全文…

推荐日志 快城快客(更新中)

[ 2008-11-08 19:07:19 | 作者: Admin ]

时间:2008年11月1-2日
地点:上海
目标:上海美术馆上海第七届国际双年展
         上海现代艺术馆文献展----梦蝶
         上海宜家家居
人员:艺术学院学生82名、教师7名
收获:暂时不得而知

...

阅读全文…

拾台阶而上,可以看到位于普仁街创立于1872年的东华医院,这个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医院之一,一直坚持中医疗法并赠医施药。东华医院门口有个石制牌坊,更加突出了医院的文化渊源。据说这个牌坊附近有香港最地道的“钵仔糕”

...

阅读全文…

如果说中环是香港的地标,那么上环更像香港故事中,最老且最具文化气息的一篇。这里不仅仅是靠香港大学很近,更因为在这里可以体会到由时间糅合的新旧景致。

由中环乘上香港最具特色的“叮叮车”中环下后,皇后大道西和文咸东街交界处,就可以看到赫赫有名

...

阅读全文…

推荐日志 瑜伽

[ 2007-10-25 10:14:25 | 作者: Admin ]

记得多年前看印度哲学大师奥修的《智慧奥秘》的时候,书中提及瑜伽在对人修行与健身中的多种作用。那时候,我们周围也没有这么多的瑜伽健身中心,大家对瑜伽也就停留在肤浅的认识阶段,多年以后瑜伽已如雨后春笋一般,早早根植在人们的心中。用瑜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人也俞来俞多。

可能是真的年龄大了的原因,加上多年一直喜欢激烈和高对抗的运动,又没有系统的力量训练作为保障,现在运动稍微不注意就会受伤,旧患和新伤一直困绕着我,最近尝试着每天做了一套男子瑜伽,感觉不错,推荐给男士们。

这一套动作分晨醒和夜安两部分。做之前可以

...

阅读全文…

推荐日志 笑天下可笑之人

[ 2007-10-23 12:31:59 | 作者: Admin ]

笑天下可笑之人,一个颓废主义者的宣言。

对人们来说,颓废主义者或许一直是个迷。尤其生活在一个积极进取的时代,一个颓废主义者有什么理由存在?

一般说来,浅薄的人会认为颓废主义者是蓬头垢面者,无精打采者或是破罐破摔者。这其实是莫大的误解。一个真正的颓废主义者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所以然的。大多的颓废主义者是这个时代的观察者和旁观者,表面上兴高采烈是颓废主义者的一贯标记。他的风趣和幽默使他得以吸引更多的人。良心不坏的颓废主义者在心里也有偶尔的歉意。

真正的颓废主义者可以看成是个隐士。但是这是个特殊的隐士:他不是居住在终南山之颠或是渭水之滨,而是穿行在众人之中。哪里人多,哪里就有他的身影。他们大多口若悬河,无非是想换取活命的口粮——实际上,颓废主义者离开了人群,就丧失了自己的身份;时代和他人的滑稽可笑,始终是颓废主义者的养料和补给品。没有值得可笑的人群和可叹的做派,就很难想象颓废主义者还有存在的可能。但是颓废主义者并不是

...

阅读全文…

推荐日志 对话--荣哥

[ 2007-08-11 15:09:05 | 作者: Admin ]

经过荣哥的允许,我拍了他的工作室,荣哥自己打开听啤酒,开始了我们的对话。下面我用D荣哥用R分别代替。
片段一:

D:荣哥是香港原居民吗(其实就是问他是不是香港的土著)?
R:地道香港出生的,就住这附近,十五分钟的路程,但是我已经有5年不回家了。
D:(有点吃惊,仔细打量了一下拥挤的工作室)难道就住这睡在这?
R:(笑)其实你知道做艺术的最需要什么?
D:(插一句)环境。
R:(点头)我喜欢这里,而且重要的是晚上这里很安静,做艺术的人最需要这个时候,在这个空间里思考,实践自己的想法。
D: 香港能找到这样地方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,这里的环境感觉上和北京的798差不多,不知道这里的费用是多少?
R:798我知道,不过现在感觉不是太好。
D:(插)是因为太商业化的缘故吗?
R:(点头,笑)更喜欢北京宋庄艺术村。牛棚这里是香港政府的公共用地,100多平方月租金需要6500元。(口气还是觉得贵)

...

阅读全文…

推荐日志 牛棚邂逅牛人

[ 2007-08-08 16:23:03 | 作者: Admin ]

香港娱乐工业让每个国人都有深刻的体会,无论是港式大片还是港式狗仔队的花边报导,都让我们一次次体验着娱乐的快感,港人的脚步似乎很难为一次清茶论道而停下来。但是,在民间书院牛棚,香港火炭艺术工厂,有香港故事的历史博物馆等地方,可以读到的是这个城市的心脉。

牛棚是香港一处文化艺术交流和创作的场地,就好像北京的798、上海的苏州河、昆明的上河村一样,聚集了香港19个艺术单位和14个独立的艺术家。这里常年有艺术展览,每年年底的“牛棚书展”更成为香港民间阅读的重要活动。在这里的重要体验不是看某幅画某本书,而是和各路“牛人”不期而遇。课程结束的最后一个下午的自由活动,我没有加入同行人的采购大军,而是单独出走牛棚,没有想到真的遇到了牛人。

...

阅读全文…
1 | 2 | 3 | >